上海哲社青年项目“‘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国家形象构建话语思维模型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16浏览次数:580

20191211日(星期三)下午13时在闵行校区外语楼工会之家举行了上海哲社青年项目《“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国家形象构建话语思维模型研究》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该项目负责人巴禹心老师主持,俄语系主任刘玉琴副教授、俄语系外籍教师伊琳娜副教授,及俄语系的硕士生、本科生同学分别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上海哲社青年项目“‘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国家形象构建话语思维模型研究”沙龙举行

本次报告以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俄罗斯政治话语新词的认知与探索》为题。巴禹心老师首先用一个典型的政治讽刺词галстукоед作为题引,幽默风趣地讲述了政治话语新词的构词方法,进而又追根溯源地阐述了政治话语中存在这样一类新词,它们带着某种政治目,表达某种政治观点,与政治阶层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第一部分“何为新词?”讲述了由于衡量的标准、角度、含义、时代等因素的影响,新词的界定一直无法得到统一,如何将“新”这一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词语进行定量分析,是本课题的一大难点。在第一部分巴禹心老师还将现阶段中外学界对于新词的界定标准进行了罗列,随后阐述了本项目采用界定新词的方法,最后又将目前新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政治话语or政治性话语”又将二者的含义和范畴进行了区别性阐述,明确了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文本,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巴禹心老师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活动最后刘玉琴老师和伊琳娜老师分别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刘老师认为,话语新词的探索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国家形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词汇”反应“大世界”,在科研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扩展科研视野,发现新问题。巴禹心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次沙龙研讨会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巴禹心  编审 巴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