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冷战时期法国左翼的中国观及其影响研究”第二次中期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26浏览次数:307

20201025日(周日)下午13:00,课题组负责人高嘉懿在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学术中心举行的“冷战时期的东南亚:新文献与新视角”研讨会。在会议上,高嘉懿介绍了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冷战时期法国左翼的中国观及其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8CSS030)的中期研究成果,有关于法国如何认知战后中越关系,莅临指导和参与研讨的老师有:姚昱教授、游览博士、梁志教授、陈波副教授、刘晓晨博士等,此外,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子奎教授以及上海社科院的一些老师也参与座谈。

高嘉懿介绍了法国档案馆中所藏的关于战后中越关系的丰富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东南亚的非殖民化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法国远征军正在印度支那地区与越南独立同盟会领导的民族解放力量展开军事作战,因此法国政府及社会都对新中国是否会参战援助越南表示关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估预测和应对政策。在法国的外交部、国防部、海外部都保留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对于了解法国政府是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性质、国际主义原则、反殖民主义态度等问题都可以有清楚的了解。此外,法国共产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员,与中国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党皆为兄弟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反对法国开展的殖民战争。因而法共档案馆中也保留了不少有关此时对于新中国援越抗法政策的看法,对于理解法国左翼于中国革命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在介绍法国档案及法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力的认知之外,高嘉懿也介绍了目前课题的进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1016-18日,高嘉懿参加了河北师范大学与《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宣讲了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冷战时期法国对华议会外交》,探讨了法国各政党与社会舆论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本课题已经对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和其他党刊进行梳理,整理了关于法共对于新中国各时期政策的认知态度。另外,结合博士论文的修订工作,今年也对法国的内政发展情况以及中法关系发展做了梳理,确立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其次,已着手撰写研究综述,将目前已经了解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资料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接下来的研究任务,是梳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法国社会党对于中国经济改革路线的认识与判断。本来的计划是今年6月份,会去法国进行访学和查档,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尤其欧洲成为重灾区,故而未能成行,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明年暑期,视法国的疫情控制情况来定,预计会对法国展开三个月的访学,主要会搜集法国社会党的档案资料,并赴意大利参加中欧关系的国际会议,汇报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由于此次会议主题是东南亚问题,战后印度支那问题不仅涉及去殖民化问题,也是亚洲冷战起源之一,是冷战两大阵营的对抗,因此对于法国共产党这一从国家身份上属于西方阵营,而意识形态上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政党来说,反对印度支那战争、支持与胡志明谈判、与新中国建交是其开展的和平运动政策。在座学者对此问题产生了不少兴趣。另外,姚昱教授等人也对用建构主义来讨论战后中越关系感兴趣,提出了“认知”在发展国家间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也是研究海外看中国的重要意义之一。


供稿|高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