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图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900

  1017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图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研究”在闵行区法商北楼217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课题负责人闫方洁教授,以及龚咏梅副教授、唐静副教授、何松旭、丁香桃、孙义文、徐峰老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图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研究”沙龙举行

闫方洁教授首先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提出该课题的总体目标是要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角度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与有效性,一方面,要站在“需求侧”角度:以“青年文化”为切入点,呈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基本图式,包括精神特征与精神需求等;另一方面,站在“供给侧”角度:转换思维,构建与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相匹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闫方洁指出,课题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对丰富多样的亚文化形态背后的精神隐喻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并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更具概括性的精神需求。为此,在课题研究中将尝试将“文化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青年文化”作为主要介质展开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分析与研判。

对于闫方洁教授的研究思路与设想,参会老师表示了肯定。孙义文老师提出,在对于“需求”一词的理解上要扩大思路,学生的需求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可以被塑造、被挖掘的。如果仅仅停留在观察、总结需求的层面,可能会忽略掉学生真实但无意识的其他需求。唐静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提出“硬度”与“灵活度”、“理论性”与“生动性”、“批判性”与“建设性”是亟待解决的三对矛盾。何松旭老师指出,要从哲学层面对“新时代”进行破题,准确把握新时代与大学生的内在关系,准确揭示大学生的特点。徐峰老师提出,要在研究中引进价值哲学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特征与需求做出全面、辩证的价值判断。

本次沙龙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闫方洁教授表示,各位老师的建议对于课题下一步的研究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供稿|闫方洁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