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部门概况
部门简介
人员职责
内设机构
挂靠机构
基地智库
机构一览表
教育部基地
上海市基地
上海“立德树...
上海高校智库
成果风采
获奖情况
成果展示
学术刊物
中文期刊
英文期刊
学术集刊
政策规章
上级文件
校内文件
办事指南
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下载中心
科研项目
学术服务
综合办公
伦理审查
党群工作
部门支部
支部活动
团队风采
ENGLISH
Key Research...
Contact Us
成果风采
获奖情况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成果风采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
作者:杨来科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本书从对外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入手,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等,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TradeembodiedCO2emission)从总量、地区及产业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测度。并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的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FDI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利弊等进行了分析。本书的研究对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的优化,对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我国责任的确定、贸易摩擦的解决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球碳排放责任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温室效应的控制也有借鉴价值。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一等奖。
更多>>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作者:苟东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本书视“名”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底本”,进而指出,孔子正名有广狭二义:一种是作为政治思想的正名,一种是作为思想方法的正名。前者是就名分的确立在获得政权合法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言的;后者则是就儒家对“名”的整体态度而言的,是儒家之所以能够自显和自立于诸子百家的根本。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名”的三重内涵,亦即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提出三个名学问题:名何以把握实?人为何遵循名?我如何看待名?通过梳理孔子及儒家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儒家哲学在一定意义上便得以重构。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
更多>>
《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
作者:顾卫民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为文化传播学研究专著。以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合为主体,将读者带到一个绚丽而奇幻的艺术世界中去。很多帧高清图片为《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增加了高端的阅读享受。丰富的文献材料和实地考察奠定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的学术地位,提高的学术价值。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
更多>>
《长期品牌管理》
作者:何佳讯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书名中的“长期品牌”其实指的是中国的老字号品牌。全书分“理论基础”、“实证与战略”、“工具应用”三大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老品牌的管理、维护和振兴问题。作者根据西方品牌活化理论,对中国老品牌的振兴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实施怀旧战略,以情感诉求建立消费者关系;其次,重估品牌精髓和意义,加强对品牌故事的宣传; 再次,老品牌应该在“新”上下功夫,要表里并重;最后,实行联合品牌经营战略,以无形资产撬动有形资产。总之,中国老字号和老品牌的振兴和复苏要遵循“品牌活化矩阵”(BRM),也就是说,要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单一的途径。这一点是以前业界所没有认识到的,也是本书的独特贡献。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
更多>>
《中国私塾史》
作者:蒋纯焦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本书突破宏大叙事和历史目的论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桎梏,摆脱教科书模式,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采用社会史的方法,深入私塾与塾师的生活现场和教育现场,以**手的材料,探讨私塾及私塾教师所受到的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以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为视野,剖析*底层的教育形态的动荡与变革,厘清中国基础教育的演进路线。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历史时段为主线,从内部史和外部史两个层面展开。内部史主要研究私塾内部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校舍设施、私塾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外部史主要研究私塾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
更多>>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作者:李文杰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
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
更多>>
每页
6
记录
总共
5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
/
9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