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谢贵安教授谈“从实录史书看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和生机”

发布时间:2019-10-30浏览次数:255

2019年10月21日下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谢贵安教授,应邀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从实录史书看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和生机”的学术报告。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研室主任李孝迁教授主持报告,王应宪、包诗卿、王传、王燕、贾菁菁等老师以及二十余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聆听。本次讲座为华东师范大学百场讲座第101场。

讲座伊始,谢教授回顾了实录的发展演变脉络以及在东亚各国的影响。实录是中国传统史学中以皇帝及其朝政为对象的编年体(编年附传体)史书,是对于古代帝国权力核心的历史记述。实录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经唐朝崛起,至宋朝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得到了持续发展。实录作为记录一朝一代国政章制的官方文书,是政府设馆派员利用国家之力编修而成,虽然掺有当政者某种程度的诬饰,但依然呈现了档案等一手史料的基本特征。在原始材料失存或所存不全的情况下,其价值尤显珍贵,实录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传统史学,尤其是官方史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座中,谢教授通过历朝实录史书中的有趣事例,从实录的角度讲述了传统史学的几个特点:传统史学史料来源可靠、有序,实录以档案为底,承传有序;传统史学以叙事为形式,以政治为主旨,实录编修亦讲究体例,突显中央集权;传统史学直书与曲笔相融,可谓一体两翼,实录亦复如此;传统史学体现了历史记载的连续性,包括实录在内的传统史籍比较真实而连续地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谢教授指出,从实录史书来看,中国传统史学亦表现出以下生机:其一,对于新史学运动与传统史学的转型。实录虽以政治为主旨,但其内容丰富,可重组为各门专史,若《明实录类纂》;其二,实录在现代史学中符合兰克史学原理,西方史学对于档案的特别注重始于兰克,远较中国实录为晚,傅斯年将《明实录》作为载体推进中国史学近代化,可谓蕴意深远;其三,通过实录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认识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之关系。

在讲座最后,与会师生就海内外学界实录研究的新动向、明清实录之异同以及《清实录》的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本等议题展开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