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脑科学机制研究”中期沙龙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老图书馆2032顺利举行。会议由项目首席周永迪教授主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江学者范国睿教授、深圳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董晓蔚教授出席。项目组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向东教授、卜玉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库逸轩教授,浙江大学物理系陈飞燕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张丹副教授分别进行了子课题汇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脑科学机制研究”中期沙龙在校举行
首先,杨向东教授汇报了有关核心素养测评的研究,展示了课堂创造力氛围、集体创造性观念、儿童创造潜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等多个方面的测评研究成果,其中包含多篇核心期刊论文成果,通过构建不同的任务情境将理论和学生表现之间建立起桥梁,为评估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其他与会学者在点评中提供了对学生任务表现录像进行机器学习编码的新思路。
杨向东教授作汇报
卜玉华教授继而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关注英语课堂中的语言和思维过程,并从教师、学生、内容三方面的交互入手,提出激发学生语言和思维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内容从通过描述性的内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到看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转变。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卜教授阐释了教师对于所提出问题的生成、重建和反馈的重要性。卜教授目前已完成一部书籍作品。
卜玉华教授作汇报
库逸轩教授的研究从工作记忆的神经调控角度进行阐述,从注意、奖惩、自主意识等方面提出促进工作记忆的方法。首先展示了注意调控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并通过经颅磁刺激验证了其作用的神经机制;发现了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工作记忆影响的效果类似,但作用于不同的神经加工过程;自主意识可以帮助增强工作记忆;电刺激可以增强大脑皮层可塑性,通过提升注意广度提升工作记忆。这些研究成果为教学中提升学生工作记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库逸轩教授作汇报
陈飞燕教授的子课题关注认知训练,例如珠心算,如何提高执行功能。在研究中发现珠心算对计算和数字感知的加工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记录到了脑活动的改变;通过跟踪研究,发现珠心算能力的提升和工作记忆有关;珠心算训练引起了大脑视觉网络、感觉运动区和默认网络等局部脑网络的变化等,诸多研究说明了认知训练在执行功能中的作用。同时发现海马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数学能力,引发学者们的讨论。
陈飞燕教授作汇报
张丹副教授通过多人同步脑成像的技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脑机制,分别在实验室条件和真实课堂环境下进行探究,发现大脑活动的同步性可以预测实时情绪体验;成绩好的学生脑活动相似性更高。同时,张丹老师搭建了真实课堂环境下的多人脑电实验平台,并跟踪收集到200多名学生的电生理数据,通过初步分析发现了电生理指标与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这也为后续使用多人同步电生理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张丹副教授作汇报
沙龙现场
课题汇报后,范国睿教授就研究中期的成果进行点评,并给出珍贵的意见。他指出,项目后期可以重点强调每一个子课题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子课题对项目总体的贡献,建议从脑机制的基础研究出发,从理论迁移到实践中去,体现对理论成果的应用性。董晓蔚教授也指出,需要量化地体现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这个宏大的课题给出有建设性的解答。专家的点评引发项目组的热烈讨论。
最后,周永迪教授总结并肯定了当前的项目成果,并规划未来阶段的进展方向。本次会议在各位学者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