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吕宗力教授谈“谶纬与魏晋南北朝佛教”

发布时间:2019-11-28浏览次数:332

20191122日下午,在章义和教授的主持下,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吕宗力在人文楼1306学术报告厅,以《谶纬与魏晋南北朝佛教》为题,为历史系师生作了一场精彩讲座。吕教授的讲座主要讲述了谶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



吕宗力教授谈“谶纬与魏晋南北朝佛教”

吕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历史上谶纬的发展演变过程。吕教授指出,谶纬本来分为谶和纬两部分。谶是先秦时期已经产生的对汉语语辞的一种信仰,到西汉中期以降,与纬(用阴阳五行解释五经、宇宙、自然、人文社会的思想架构)相结合,形成了谶纬。王莽时期,出现了完整的谶纬篇章;东汉光武帝,组织学者对谶纬进行整理、编辑,整理出81篇定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后汉书》的李贤注中,提到具体的篇名有35篇。谶纬在东汉到三国时期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从东汉末年至隋唐,朝廷时常下诏令禁绝谶纬。但到唐代,在《五经正义》和《昭明文选》李善注中,仍然采用了纬书的诸多内容。谶中古时期则又与纬分离,到宋代时期,《推背图》等文献和寺庙签书中图文并茂的形式是谶书的延续。

佛教源于天竺,为了能在中国传播,必须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因此,西域、印度多积极研究、通晓华夏固有的文化;而魏晋南北朝的汉人僧侣,不少亦有儒学、纬学、玄学、阴阳术数的学术背景,如支谦、康僧会、竺法护等。在利用中国本土文化传教的过程中,谶纬与佛教思想相结合,为其注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谶纬对佛教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佛教预言、佛典翻译和汉地佛教论述等方面。佛图澄、释保志、陆法和等僧人通过占卜、谶言等形式打动人心。在汉译佛典中,也经常出现谶、纬、格言、含灵、怨声等纬书中的词汇。谶纬中的感生、异貌和符谶等元素大量出现在佛教故事的论述中。而汉地“疑伪经”的出现,则集中展现了佛教徒将自己所掌握的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宗教习俗相结合的情况。

讲座最后,吕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佛教初入中国之时,所面临的民众是精神丰富、精神世界充实的。所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需要桥梁,需要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化陈说出新意。而谶纬作为当时包罗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自然而然地为佛教所吸收。

讲座之后,章义和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评议。章教授肯定了谶纬作为中古时期知识体系的文化价值,指出阅读与谶纬相关的文献时之所以遇到困难,是因为当代的知识体系与中古时期不同。章教授认为吕教授的讲座逻辑性强、层层推进,对研究中古时期的文明交流、知识体系的转变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意义。在问答互动环节,吕教授对师生的疑问进行认真解答。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结束了本次讲座。


供稿|历史学系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