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11月28日下午,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召开。各文科相关学部院系科研负责人、智库基地负责人及部分文科领域学科带头人出席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兵出席座谈会并作总结讲话,会议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
我校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吴瑞君院长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全国哲社办已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启动招标,因此,要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围绕如何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理解公报提出的新命题、新构想,如何更好地阐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将其与日常的研究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能力建设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会议
座谈会邀请了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主任齐卫平教授作题为《坚定制度自信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他从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议题的战略意义、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理论创新、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实践部署三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有两个重要关键词,一是制度建设,二是国家治理。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都从总的目标进行定位,但内涵有不同:前一个总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后一个总体目标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指向。共同之处是把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紧密相结合,不同之处是具体部署和实践举措。总体目标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13个显著优势,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覆盖性。制度优势也是国家治理优势,是中国两大奇迹的制度密码。从制度建设到制度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制度资源体系的合力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提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加强理论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理论研究。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制度自信,注重制度体系建构,充分发挥制度资源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合力优势,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主任齐卫平教授作报告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余南平教授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发表了对国家治理能力的看法。他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其中治理能力在对外方面更为重要。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大国竞争的角度来看,能力建设都非常重要。目前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中出现了分裂,中国虽然已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扩张,但在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我们应明白中国的优势、劣势、挑战和困难分别是什么,克服旧的研究范式,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余南平教授作主题发言
教育学部科研部主任朱军文教授指出,要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在当下,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治理急需明确的一个方面。从教育的角度、从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角度来看,大家存在普遍焦虑,对教育的不满意,特别是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非常迫切。要依托我们的传统基地和平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同时推动基地平台改革升级,以服务于国家战略。
教育学部科研部主任朱军文教授作主题发言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滕堂伟教授表示,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创新治理非常重要,我们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国有企业、院所、民营企业和其他科研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此外,从空间治理角度而言,区域治理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治理体系的重要内涵,需要用学科研究来支持。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滕堂伟教授作主题发言
两新组织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教授指出,要把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结合起来,宏观是党的领导,微观是党内建设,要把依规治党纳入到国家体系和法治体系当中,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两新组织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教授作主题发言
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范铸教授指出,国家治理能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话语能力。作为学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的话语劣势和问题所在,不能固化。目前我国话语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外分裂”,我们要多研究对外宣传技巧,避免引起误会,提升我国的话语能力。
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范铸教授作主题发言
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教授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更加务实,提到了目前社会最关注的教育和医疗问题,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新论述,比如城乡义务教育具体化、普及高中的教育保障机制等,还有民办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都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教授作主题发言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副教授发表了对文化治理的看法,她指出,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化可以消除社会阶层隔阂、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分贫富贵贱。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同化力对于国家外交、对国家形象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参与文化治理,一是要以人为本,使文化治理与人的发展和谐共生;二是多向同构,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整合协同,有效利用学术权力,引用外部价值引导。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副教授作主题发言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发表了对社会治理的见解。他认为,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解决中国社会治理中关于人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心凝力。具体而言,心理学研究可以在社会心态、社会行为模式和政府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三个层面为社会治理服务。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教授作主题发言
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刘微娜研究员从健康治理的角度指出,不能让“体医融合”永远停留在纸头上、口头上,更要真正实践“体医融合”。实践证明,医疗与运动干预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医生开医疗处方,体育工作者开运动处方,“体医融合”可以为国家减轻沉重的医疗财政负担。体育能否成为医疗辅助手段,今后要继续开展基础研究。
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刘微娜研究员作主题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传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吕新雨教授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如何在传播学领域开展研究进行了讨论。
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作自由讨论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书光教授就教育制度改革、基础素质教育发展行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作自由讨论
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佳讯教授认为,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根本上是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对内而言是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外而言是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
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佳讯教授作自由讨论
梅兵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在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入纵深阶段、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际,举办此次专题座谈会非常及时,要从不同学科视角入手,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阐释好、贯彻好。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兵教授作总结讲话
此次座谈会体现了主题教育的初步成效,体现了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和担当。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好、特色亮,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又取得了新的进步,令人振奋;但也要充分意识到,我们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目标还有差距,局部还有需要整改的地方,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梅兵表示,希望文科院切实组织开展好“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做好统筹服务,各学部、院系、智库基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扣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自身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沿,选好题、破好题,推进多视角、跨学科合作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理论创新、决策咨文等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图|林泽杰 文|陈虹洁